81mCEuclxL._AC_UY218_.jpg


評論:《哈比人歷險記》第九章:「乘桶而逃」

引言

《哈比人歷險記》第九章,標題為 「乘桶而逃」 (Barrels Out of Bond),是推動比爾博·巴金斯(Bilbo Baggins)成長的重要章節。在本章中,比爾博逐漸蛻變為一位足智多謀且能獨當一面的英雄。故事發生在幽暗密林(Mirkwood)內的精靈王(Elvenking)瑟蘭督伊(Thranduil)地牢之中,比爾博與矮人同伴們被木精靈(Woodland Elves)俘虜並囚禁,面臨新的困境。

由於甘道夫(Gandalf)仍未歸隊,外界無人能施以援手,這次比爾博必須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確保整個隊伍的生存。他開始展現出越來越精湛的智慧與隱匿技巧,並運用至尊魔戒(The One Ring)的隱形能力,設計出一場極具創意且驚險刺激的逃亡計畫,成功從強大的木精靈手中脫困。

本章不僅拓展了中土世界的神話背景,深入描寫了幽暗密林精靈的社會與政治關係,還為未來的衝突埋下伏筆。此外,透過「囚禁與解放」的主題,本章強調了比爾博領袖能力的提升,使他從昔日那個膽小、依賴他人的哈比人,轉變為真正能夠主導局勢的關鍵角色。「乘桶而逃」 無疑是《哈比人歷險記》中最重要的章節之一,承接了幽暗密林的危機,並將冒險旅程推向下一個重大挑戰——孤山(Lonely Mountain)。


劇情概要

隊伍的被捕

在從巨型蜘蛛的魔爪中驚險逃脫後,比爾博與矮人們卻陷入了更大的危機。他們身心俱疲、饑餓難耐且方向錯亂,最終無意間闖入幽暗密林的精靈領地,被木精靈(Woodland Elves)發現並俘虜。木精靈將他們押送至幽暗密林的統治者——精靈王瑟蘭督伊(Thranduil)的地下宮殿。

與瑞文戴爾(Rivendell)那些睿智高尚的精靈不同,幽暗密林的木精靈更加警惕而富有領土意識,他們以嚴格的規則統治自己的領域。索林(Thorin)自視甚高,認為自己身為矮人王族,不應該被當成普通囚犯對待,因此拒絕透露自己進入幽暗密林的目的。他的倨傲態度激怒了瑟蘭督伊,於是精靈王下令將索林關押在單獨的牢房裡,與其他矮人隔離。隨著整個隊伍被囚禁,眼前沒有任何可行的逃脫方案,眾人陷入絕望。

比爾博的潛行與發現

與矮人不同,比爾博因為擁有至尊魔戒(The One Ring),可以隱身,從而避免了被捕。雖然一開始他對當前的處境感到不知所措,但很快便振作起來,開始在瑟蘭督伊的宮殿中悄悄行動,暗中收集情報並尋找解救同伴的方法。這個過程標誌著比爾博旅程中的另一個轉折點——他不再依賴他人來拯救自己,而是主動思考對策,承擔起營救隊伍的責任。

在一系列的秘密偵察行動中,比爾博發現宮殿內有一條地下河流,木精靈經常利用木桶來運送貨物,並將空桶通過這條河道排出宮殿。這一發現令比爾博靈機一動——這或許就是矮人們脫逃的最佳機會!

木桶逃亡計畫

比爾博趁夜行動,從一名喝醉的守衛身上偷走牢房鑰匙,成功打開牢門,將矮人們逐一釋放。接著,他指引大家躲進空桶內,準備趁木精靈將空桶送出宮殿時逃跑。儘管這個計畫極度危險,且過程勢必會非常不舒服,但這已經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然而,比爾博自己並沒有準備藏身的木桶,在最後一刻,他不得不緊緊抓住一個漂浮的木桶,隨著其餘裝有矮人的木桶一起被推入洶湧的河流。

逃亡過程異常艱辛,矮人們在水流中顛簸翻滾,部分人差點溺水,還有的被激流撞得渾身瘀傷。然而,即使歷經重重險阻,計畫最終成功了。木桶載著他們離開幽暗密林,順著河水流向了遠方的長湖鎮(Esgaroth),為下一場冒險揭開序幕。


分析

比爾博作為真正的領袖

〈木桶逃亡〉 這一章堅定地確立了比爾博作為隊伍核心問題解決者的地位。回顧小說初期,比爾博曾經猶豫不決,不僅被矮人們質疑,連他自己都常常懷疑自己的能力。然而,這一章節清楚地展現了他經歷旅程後的成長。

比爾博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獨立性——隨著甘道夫的離開,而矮人們又被囚禁,比爾博只能完全依靠自己。他能夠自由穿梭於精靈宮殿,蒐集情報,並設計出完整的逃亡計畫,顯示出他日益增長的自信與主動性。

智慧勝於蠻力——與習慣用談判或蠻力解決問題的矮人不同,比爾博的成功來自於他的機智與隱匿能力。他的逃亡計畫展現了他的創意,他能夠靈活利用環境來為自己和夥伴謀求出路。

勇氣與犧牲精神——雖然他在許多時刻仍然感到恐懼,但比爾博願意冒著極大風險,在精靈宮殿中來回穿梭、偷取鑰匙、最終還要在冰冷的河水中緊抓著木桶逃亡,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拯救他的朋友們。

到了本章末,比爾博不再只是因身材矮小而被選中的「神偷」,而是真正成為了隊伍的智謀家與救星。


幽暗密林的精靈:一個複雜的陣營

本章也讓讀者對幽暗密林的木精靈及其統治者瑟蘭督伊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瑞文戴爾那些仁慈友善的精靈不同,這些木精靈更加隱世低調且充滿戒心。他們並非邪惡的存在,但對於外來者,他們往往持懷疑態度,並且一旦認定對方不可信任,便毫不猶豫地將其監禁。

瑟蘭督伊的形象尤其引人注意——他被塑造成一位驕傲、懷疑心強且帶有一定貪婪傾向的領袖。他對索林財寶的興趣,暗示了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這樣的描寫,讓精靈種族不再只是純然高貴的存在,而是更加複雜、多層次的角色,增強了托爾金筆下世界的深度與真實感。


象徵意涵與主題

囚禁與自由

本章最核心的對比,便是囚禁與解放的轉變。故事開始時,矮人們是被剝奪自由的囚徒,他們的命運掌握在精靈手中。然而,透過比爾博的智慧,他們最終成功脫困,重獲自由。這也呼應了整部《哈比人》的一個重要主題:即便面對看似無法克服的困境,智慧與堅持仍然能帶來轉機。

機智與權威的對抗

瑟蘭督伊與他的精靈象徵著一種嚴格的權威制度,而比爾博則代表著靈活變通的智慧與適應能力。他最終能夠憑藉機智擊敗一個強大的體制,成功策劃逃亡,這種「弱者透過計謀戰勝強權」的敘事,正是許多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弱者逆襲」母題。

魔戒的力量

比爾博的隱形能力,使他能夠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自由行動,並影響周圍環境。然而,與咕嚕(Gollum)完全依賴魔戒不同,比爾博僅將其作為一個工具,而非癡迷於它。這種對魔戒使用方式的不同,預示了日後在《魔戒》三部曲中,不同角色將如何面對魔戒的誘惑與影響。


結論

〈乘桶而逃〉 是一個精心構築的章節,不僅展現了比爾博的機智與勇氣,也進一步豐富了托爾金所描繪的中土世界。透過潛行、智慧與大膽的計畫,比爾博成功策劃了整個隊伍的逃亡,證明了他已經不再是那個猶豫不決的冒險者,而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此外,本章也為中土世界增添了更多複雜性,特別是在對幽暗密林的木精靈及其政治動機的描寫上。囚禁與自由、機智對抗權威等主題,使這一章成為《哈比人歷險記》中極具張力與吸引力的部分。

隨著他們成功逃離幽暗密林,整個隊伍的下一個目標將是長湖鎮(伊斯加羅斯),而最終,他們將直面**孤山(厄博山)**的真正挑戰。如今,旅程的風險比以往更高,比爾博的領導能力也將在即將到來的危機中經受更嚴峻的考驗。


 

  • 點擊數: 37

 

 

電影


 

電視


 

歷史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