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金奇幻小說集 — 導覽與評論

《Tales from the Perilous Realm》完整章節與評論連結

Tales from the Perilous Realm

🔊 Listen on Audible


《托爾金奇幻小說集》完整導讀|從〈哈莫農夫吉爾斯〉到〈尼格爾的葉子〉的奇幻短篇總解密

J.R.R. 托爾金(J.R.R. Tolkien)著


導言

《托爾金奇幻小說集》(Tales from the Perilous Realm)是托爾金(J.R.R. Tolkien)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說與詩歌選集,展現了他在中土世界之外作為文學創作者的多樣才華。該書最初於1997年出版,後來由插畫大師艾倫.李(Alan Lee)重新繪製插圖,並由知名托爾金學者湯姆.希皮(Tom Shippey)撰寫前言重新發行。

這部選集收錄了托爾金五篇較少為人熟知,卻極具魅力的作品:《羅佛蘭登》(Roverandom)、《哈莫農夫吉爾斯》(Farmer Giles of Ham)、《湯姆龐巴迪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Bombadil)、《大伍頓的史密斯》(Smith of Wootton Major),以及《尼格爾的葉子》(Leaf by Niggle)。這些作品共同揭示了托爾金對童話、語言學與想像力那種深切且細膩的熱愛,並展現了幻想文學如何具備轉化現實的力量。

與《魔戒》或《精靈寶鑽》這類架構宏大、歷史縱深豐富的史詩作品不同,這幾篇故事所屬的是托爾金所稱的「危險國度」(Perilous Realm)——也就是「仙境」(Faërie),一個現實與幻想邊界模糊、靈魂既被試煉也得以滋養的世界。


作品總覽

1.《羅佛蘭登》(Roverandom,1998年死後出版,原作於1925年完成)

《羅佛蘭登》講述一隻名叫羅佛(Rover)的小狗,因惹怒一位脾氣暴躁的巫師而被變成玩具,之後展開一段奇幻旅程,穿越月球與海底,只為尋回他的原本形體。這個故事是托爾金(J.R.R. Tolkien)為了安慰他兒子麥可失去心愛的玩具狗,在海灘遺失後所創作的。這部作品風格幽默又富含情感,是一則關於「失落」、「轉變」與「救贖」的寓言。

故事展現了托爾金將個人經歷轉化為神話的獨特天賦。故事中有龍族、月之民、美人魚,以及一個荒謬又官僚化的巫師社會,使《羅佛蘭登》在趣味橫生之餘,也蘊含深層象徵意涵。


2.《哈莫農夫吉爾斯》(Farmer Giles of Ham,1949年出版)

這是一部喜劇式的中篇小說,背景設定在英國一個半虛構的「小王國」中。主角哈莫農夫吉爾斯是一位平凡的農夫,在面對一位喧囂的巨人與後來膽小懦弱的龍——克莉索菲拉克斯(Chrysophylax)時,意外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

這個故事充滿諷刺與語言趣味,也包含許多引人發笑的時代錯置現象。它模仿中世紀浪漫騎士傳說,使用類中世英語的敘述語氣,並穿插誇張的家譜與假歷史註解。這不僅是一部戲仿之作,更是對普通人韌性與智慧的禮讚,也諷刺從國王到騎士等各類官僚體制。


3.《湯姆龐巴迪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Bombadil,1962年出版)

這本詩集共收錄16首詩歌,其中部分最初發表於《牛津雜誌》(The Oxford Magazine)。內容融合奇趣民間傳說、中土神話片段與語言遊戲。詩集最著名的是標題詩〈湯姆龐巴迪歷險記〉,進一步拓展了這位在《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中登場、神秘莫測的角色——湯姆.龐巴迪的傳說。

雖然詩集中並非所有詩作都直接與中土世界相關,但它們皆蘊含中土精神。詩歌中充滿哈比人、巨魔、精靈以及森林與河流中的奇異生物。整體風格抒情、有節奏,並受古英語與北歐神話語調影響甚深。


4.《大伍頓的史密斯》(Smith of Wootton Major,1967年出版)

這可能是《托爾金奇幻小說集》中最具哲理性的一篇作品。《大伍頓的史密斯》探討的是「仙境」(Faërie)的本質,以及藝術靈感所需付出的精神代價。故事主角是一位名叫史密斯(Smith)的男孩,他無意間在一塊蛋糕中吞下了一顆魔法星星,從而獲得進入仙境的能力。

這是一篇高度寓言化的故事,常被解讀為托爾金對「創造力」、「謙卑」與「死亡」的沉思。故事傳達了托爾金的信念:仙境並非只是用來逃避現實的幻想之地,而是一個充滿真實、危險與道德覺醒的國度。


5.《尼格爾的葉子》(Leaf by Niggle,1945年出版)

托爾金曾說,《尼格爾的葉子》是他最具自傳色彩的作品。故事主角尼格爾(Niggle)是一位畫家,總是在完成一棵充滿美與意義的大樹畫作時受到外界打擾。當他最終踏上未知之旅(象徵死亡)時,他驚訝地發現,那幅未完成的畫竟在另一個世界中具現為真。

此故事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刊登於《都柏林評論》(The Dublin Review)。它常被解讀為關於死亡、煉獄與來生的寓言,同時也是托爾金對創作歷程、人力極限與靈性圓滿的沉靜反思。


主題與象徵

在《托爾金奇幻小說集》(Tales from the Perilous Realm)的這些故事與詩作中,貫穿全書的共有主題逐一浮現:

仙境(Faërie)的本質

托爾金(J.R.R. Tolkien)所定義的「仙境」(Faërie)是一個充滿奇蹟、美麗與危險的國度,這個概念貫穿整部選集。仙境不只是故事的背景場景,更是深層真理的映照。對托爾金而言,仙境是一個心靈可以經歷「逃逸」(Escape)、「復原」(Recovery)與「安慰」(Consolation)的場所,一如他在〈論童話故事〉(On Fairy-Stories)中所言。


平凡與英雄

無論是農夫、小狗,還是畫家,這些故事的主角往往是普通人或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卻在面對非凡處境時展現出勇氣與智慧。在《羅佛蘭登》(Roverandom)、《哈莫農夫吉爾斯》(Farmer Giles of Ham)、以及《尼格爾的葉子》(Leaf by Niggle)中皆可見一種對「平凡英雄」的頌揚。


藝術與次創造(Sub-creation)

托爾金的「次創造」(sub-creation)理念——即人類因受造於神的形象而具備創造之能力——深植於《尼格爾的葉子》與《大伍頓的史密斯》(Smith of Wootton Major)這兩部作品之中。在這些故事裡,創作不只是藝術行為,更是靈魂的旅程,是與真理的對話,是對神聖秩序的回應。


語言與幽默

托爾金對語言學(philology)的熱愛,透過巧妙的文字遊戲、假學術式的註腳以及虛構方言的創造,處處展現於這些作品之中。從《哈莫農夫吉爾斯》的中世語調到《湯姆龐巴迪歷險記》的詩歌節奏,語言在托爾金筆下既是玩樂,也是一種文化創造。


死亡與救贖

這些故事溫柔卻深刻地探討了「活著」、「創造」以及「離去」的意義。有時這些主題借助基督宗教的寓言呈現,有時則以永恆神話的形式表達。《尼格爾的葉子》便是一則關於死亡、煉淨與來世的寓言,而《大伍頓的史密斯》則反映創作靈魂在面對真實仙境時所歷經的考驗與昇華。


為什麼《托爾金奇幻小說集》如此重要

《托爾金奇幻小說集》(Tales from the Perilous Realm)對理解托爾金(J.R.R. Tolkien)創作視野的廣度至關重要。雖然《魔戒》與《精靈寶鑽》展現了中土世界宏大而詩意的神話結構,但這些較短的作品則揭示了托爾金在更私密形式中,對語調、幽默與哲理深度的精湛掌握。

這些作品同時也體現了他始終堅信故事具有療癒、教化與啟發人心的力量。這些並非單純的兒童故事;它們是細膩而深思熟慮的冥想之作,探索在一個充滿陰影與奇蹟的世界中,身而為人的真正意義。


結語

無論你是托爾金(J.R.R. Tolkien)作品的長期擁躉,還是剛接觸他的讀者, 《托爾金奇幻小說集》 (Tales from the Perilous Realm)都是一本值得細讀與反覆回味的選集。它揭示了一位常被史詩巨作所定義的作家,更奇趣、抒情且個人化的一面。

正如托爾金在他的論文〈論童話故事〉(On Fairy-Stories)中所寫:「仙境(Faërie)所包含的不只是精靈與仙子……它擁有海洋、太陽、月亮與天空;也包括大地與萬物:樹與鳥、水與石、酒與麵包,還有我們——當我們被魔法感動時的凡人自己。」

這本選集,正是這種魔法的具體化身。

  • 點擊數: 336

 

 

與我們一起賺錢

PCBogo 支付產品

讓我們幫助你